文章轉自 | 央視新聞(ID:cctvnewscenter)
近日,講述對口扶貧協作故事的電視劇《山海情》,在全國熱播,引發關註。
你知道嗎?《山海情》中放棄縣城優越條件,毅然選擇去村小支教的“廈大高材生”郭閩航的原型,正是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等援寧支教青年志願者。
△《山海情》劇照:支教老師郭閩航
從南國海濱到北疆戈壁
這場跨越2000多公里的守望相助
從1999年到2021年
241名支教隊員
足跡遍佈寧夏海原縣、隆德縣、閩寧鎮
長達22年的愛心接力
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
一直都是現實版山海情的其中一員
“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”
曾是聯合國對寧夏西海固的評價
氣候乾燥、嘴唇開裂、間歇性流鼻血
缺水、少食、停電……
這是首屆研支團成員張秀麗遇到的情況
但困難沒有打倒她
反而讓她更加堅定
沒有公路
第七屆研支團成員葉楠
與其他成員手腳並用
跨越一道又一道山峁
去學生家中家訪
葉楠還將自己的經歷集結成書
——《把夢留住》
用自己的夢想點亮孩子們的夢想
讓外界看見
西海固大山溝里的“小草”
也有着頑強精神
△葉楠支教過的學生霍佰義後來考上了南京的大學,畢業後成為一名基層團幹部。
從打工無用到立志成才
第二十屆研支團成員蘇才立
在他的“支教日記”里提到
“新時代的西部的大眾思想
已經悄然發生改變”
第二十一屆研支團成員餘哲煒
由於不適應西北的氣候
支教生活一直伴隨着病痛
一次病倒在崗位上後,他入院治療
但住院不到一周
他不顧學校老師的勸阻,提前出院
回到鄉村,站上講臺繼續講課
△餘哲煒住院期間仍參加線上黨課,分享支教經驗。
扶貧先扶智
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
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
是廈大研支團從未間斷的接力
他們在閩寧鎮打開第一扇窗
放飛孩子們的小夢想
他們堅信
越來越多孩子們的眼中會出現
“藍色的海洋”
在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
廈大研支團募集“一幫一”助學金
近1070餘萬元
累計資助近2萬名家庭貧困的學生
幫助超過5000名孩子留住求學夢想
救助2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
“用一年不長的時間
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”
《山海情》劇中故事雖已落下帷幕
但高校人的“山海情”還在繼續
……
為這些支教學生點贊!